全天候感知技术突破
三大技术创新:
事件:天津大学团队联合一飞智控等单位研发的“低空智能感知关键技术”获2024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奖一等奖。
突破:
应用:已累计销售33.4万台套,近三年新增收入约28.26亿元,覆盖公共安全、工业巡检、农业植保等领域。
全天候感知:解决雨雪雾霾等复杂环境下的“看不清”问题,通过“退化—复原双向耦合”理论框架提升成像精度。
模型自主进化:构建全球最大低空视觉数据平台VisDrone,引入不确定性感知建模,优化模型适应能力。
多机协同感知:30架无人机协同精准捕捉高速目标,单目标跟踪成功率提升15.6%。
eVTOL(电动垂直起降)加速落地
上海沃兰特航空获闵行区政府调研支持,推进eVTOL研发制造。
时的科技完成B+轮融资,加速长三角低空经济布局。
企业动态:
政策支持:国家发改委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,推动空域管理改革,预计2025年120米以下空域进一步开放。
两会政策定调
2027年建成全国主要城市“低空服务基站网络”,提供起降、充电、数据传输服务。
探索“城市空中交通(UAM)”试点,支持物流、应急救援等场景。
核心文件:《关于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发布,明确构建“分级分类、动态开放”的低空空域管理体系。
目标:
地方补贴与适航认证
合肥市:对eVTOL机型最高补贴1500万元,载人航线按载客量分级补贴,年度最高600万元。
湖南省:整合省级财政支持新型飞行器研发,对完成适航认证的企业给予飞行小时补贴。
陕西省:依托无人机试飞基地,提供适航认证辅导及空域协调服务。
农业领域
极飞科技发布XAG V40植保无人机,模块化设计支持16升除草剂或25升种子容器,提升山地作业效率。
农业农村部提出“百万植保机下乡”计划,预计无人机农田测绘渗透率提升至80%。
物流配送
丰翼无人机保障快递业高效运行,人民日报专题报道其智能化应用。
京东、顺丰计划2025年在政策试点城市开通常态化无人机物流航线,偏远地区配送时效缩短至30分钟内。
应急救援
国家应急管理部组建“无人机救援国家队”,配置长航时、重载无人机,构建地质灾害多发区“30分钟应急响应圈”。
行业领军企业动作
大疆:占据全球70%市场份额,推动国际技术标准制定。
比亚迪联手大疆发布车载无人机系统,深化科技生态合作。
新兴企业融资
时的科技完成B+轮融资,由上海大零号湾创投和紫峰资本联合投资,巩固长三角低空经济布局。
星逻智能获数千万元A++轮融资,完善“祺云低空AI算法商城”。
技术融合
AI+无人机:优化路径规划、自动避障,提升作业效率。
新能源:氢燃料电池无人机进入试验阶段,延长续航能力。
人才缺口
预测:2025年无人机操控员缺口达100万,民航局联合高校扩大培训规模。
应对:能飞无人机学院等培训机构提供执照考核与行业定制课程。
出口突破:2024年中国无人机出口额突破20亿美元,大疆等企业主导全球技术标准。
国际合作:冠一通飞加速欧美适航认证,推动国产通用飞机进入国际私人飞行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