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空经济产业指的是利用低空空域资源,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,实现航空器在低空空域内的安全、高效、可持续运行,进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经济形态。这一产业涵盖了无人机、通用航空、航空物流、航空旅游等多个领域,具有显著的跨行业、跨区域特点。
技术驱动性强:依赖于飞行器技术、通信导航技术、空域管理技术等多领域的技术创新。
市场潜力巨大: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增长,低空经济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产业关联度高:与航空制造、材料科学、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紧密相连,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。
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,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。
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无人机、通用航空等领域具有领先地位,市场规模较大。
亚太地区是全球低空经济市场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,中国、日本、韩国等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不断扩大,推动了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。
企业数量:截至2025年1月,全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达到2.1万家,其中2024年存量企业同比增加41.93%。
企业结构:上市企业232家,专精特新企业659家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35家。
专利数量:截至2025年1月,全国低空经济企业授权专利总量共292769件,包括发明专利103218件、实用新型专利159189件、外观设计专利30362件。
市场规模: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.5亿元,预计2025年将达到5615亿元,2026年突破万亿元,2029年达13904亿元,2030年有望达2万亿元,2035年有望突破3.5万亿元。
增长潜力:低空经济产业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,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、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。
以下是部分城市在低空经济产业方面的表现对比:
城市 | 上市企业数量 | 国家级小巨人数量 |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|
---|---|---|---|
北京 | 23 | 33 | 132 |
成都 | - | - | - |
上海 | - | - | - |
深圳 | - | - | - |
(注:由于数据缺失,成都、上海、深圳的具体数据未列出。)
以下是基于已有数据的柱状图展示:
大疆:无人机行业领军者,产品应用广泛。
亿航智能:城市空中交通科技先锋,其eVTOL已获适航证并开展商业合作。
小鹏汇天:跨界布局eVTOL,聚焦飞行汽车研发制造。
莱斯信息:空管系统领军者,在相关领域市占率高并积极推动地方低空经济建设。
加强政策顶层设计,完善基础设施。
建设低空产业园,打造商业化应用场景。
发展低空服务产业与配套,推动产业集聚与创新生态形成。
低空经济产业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,正日益凸显其独特价值。随着政策的落实和相关措施的不断落地,低空经济将在未来呈现爆发式增长。各地应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黄金窗口期,加速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与创新生态。